您好,欢迎访问bat365中文版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顾彬教授:中国小说在德国的译介与传播
作者:龚颖;      发布时间:2018-10-25      

2018年10月19日上午10时,波恩大学顾彬教授应bat365中文版的邀请,在公司人文逸夫楼A2014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中国小说在德国的译介与传播》的演讲,并与公司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学术硕士和老师们以及其他院系的师生们一起探讨了有关中国小说译介的问题。bat365中文版吕奇教授主持了本次演讲活动。

 

“中国小说在德国的译介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所以我准备啰嗦一点。”用一口带有明显京腔的普通话,顾彬教授开始了今天的演讲。虽然已经年逾古稀,顾彬教授依然思路清晰,讲解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整场演讲中,顾彬教授主要说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小说在德国的译介和汉学研究的发展历史;第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第三,他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研究和翻译经历,讲座的最后,顾彬教授还和现场的师生积极互动,交流探讨了西方作品中的“忧郁”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愁”之间的异同等话题。

在有关中国小说在德国的译介和汉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话题中,顾彬教授语重心长的说到, 德国是一个重视翻译的国家,一个好的翻译家的地位可以与作家的地位相媲美,受到同样的欢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汉学研究状况是,人们做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大学汉学系培养老师和医生,不教翻译,没有现代汉语教学,虽然也偶有欧洲国家的汉学家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但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很少。后来由于政治文化等原因,德国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译介活动才慢慢发展起来。1974年,我来到中国北京,虽然时处文革时期,但是北语(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老师毫无保留的教给了我现代汉语,教我读鲁迅,从此,我领略到了鲁迅文章的美丽,后来我开始了《鲁迅全集》的翻译。中国小说在德国有市场,德国读者想看外国小说,所以,德国人重视翻译。而且做翻译30多年我发现,有时候翻译不出作品的美是因为我们的德语水平不行,而不是我们的外语不够用。”

 

在谈到对鲁迅作品的译介翻译活动时,顾彬教授分享了其中的种种经历。书翻到一半,可能出版不了了,又要重新开始;还有出版社出重金让教授署名员工翻译的版本,以借教授之名获得高发行量,但这些教授都拒绝了。教授坚持道,“我认为鲁迅的作品应该只有一个(翻译)的声音,所以我坚持自己一个人翻译,我翻译的《鲁迅全集》没有汉学家写书评,他们说没有(翻译出来)“革命”(的内容),我是把(鲁迅的)“无聊”和“革命”混在一起翻译的,不是只有‘革命’。”除了鲁迅之外,顾彬教授还提到了德国翻译家们对郁达夫,沈从文,丁玲,张爱玲等人作品的翻译。他指出,德国的读者多为女性,她们比较关注中国女性的想法,生活状态,人生态度等等,所以导致女性作家,女性翻译家的作品在德国很受欢迎。此外,诗歌和小说在德国受欢迎,人们朗诵诗歌,却对戏剧和散文没有那么感兴趣。他对以上内容总结道:“德国人看中国现当代小说其实是为了提高对生活的了解。”

 

在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时,顾彬教授直言不讳的说到,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投出去的钱花的冤枉,因为德国的小说受众大部分是女性,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有些描写对她们来说是接受不了的,所以译本的传播不广,就像上面所谈论的那样,女性作家和女性翻译家的作品才有读者,受到欢迎。但是德国有段时间确实受到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影响,比如,周立波,赵树理等人的小说曾让德国文学家们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启发,觉得古代的东西不好,也应该抛弃过去的纳粹的文字,文学,开始新的文学革命。所以,中国小说早期对德国确实产生过影响。

 

 

演讲结束后,顾彬教授欢迎和鼓励在场的师生针对以上话题向他提出问题,以便于交流学习。bat365中文版杨元刚教授,文学院老师和外院员工等人纷纷向顾彬教授请教了具体的文学和翻译方面的问题,他均做了详细而具体的解答。最后,顾彬教授感叹道“其实你们的很多东西我研究了30多年也没有想清楚,所以还要靠你们去解答呀。”最后bat365中文版吕奇教授对顾彬教授的演讲做了简短的总结,并且表达了对教授百忙之中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发表演讲的感谢,同时也向顾彬教授提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教授常来公司做学术演讲,交流研究心得。

 

 

【专家简介】顾彬,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国际知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主要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和现代的文学及思想史。1966 年入明斯特大学学习神学,1968 转入维也纳大学改学中文及日本学,1969 年至 1973 年于波鸿大学专攻汉学,兼修哲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及日本学,并于 1973 年获波鸿大学汉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论杜牧的抒情诗》。1974 年至 1975 年在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进修汉语。1977 年至 1985 年间任柏林自由大学东亚学系讲师,教授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及艺术。1981 年通过了教授资格论文,其题目为《空山—中国文人的自然观》(此书已在中国翻译出版)。1985 年起任教于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其间升为该学院主任教授。1995 年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1989 年起主编介绍亚洲文化的杂志《东方》及介绍中国人文科学的杂志《袖珍汉学》。2002 年开始主编十卷本的《中国文学史》,并撰写其中的《中国诗歌史》、《中国散文史》、《中国古典戏曲史》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