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bat365中文版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科研公告 >> 正文
新时代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研究论坛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22      

11月18日至19日,由bat365中文版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22年新时代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研究论坛”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举行。来自中国外文局、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加拿大皇家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事业单位的9位专家作主旨发言。全国高校外语学科12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直播参加论坛,bat365中文版百余名师生代表参加线下论坛。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侯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经理王雄、bat365中文版经理陶涛出席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公司党委书记刘建伟主持,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侯勇、bat365中文版经理陶涛分别致辞。

在主旨发言中,9位专家学者围绕翻译团队建设、翻译人才培养、国家传播能力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发展等主题阐述了新时代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建设路径。

19日上午的主旨发言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许明武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余承法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文教授以“翻译研究的跨学科径路:以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与建设为例”为题,谈到翻译既是一项认知、语言和文化活动,也是一项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因此,天然地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她在发言中以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为例,讨论了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开展翻译跨学科研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经理、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首席专家黄友义以“立足实践,培养使用翻译人才”为题,在主旨发言中强调,知识面是做好翻译和国际传播的基础,而翻译能力的打造需要大量实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军峰教授以“质、制、治:法律文学经典外译与国际传播进路”为题,指出法律文学关涉法律与文学的共在,精英与大众的共赏,为实现中华法系与他者的异时空对话,法律文学经典外译是应然,也是必然。研究横跨文学、法学、翻译学、传播学等领域,法律性、文学性、文本复合性、文化负载性、传播标记性决定外译特性。翻译家应于文学与非文学间求交集,于法律维、文学维、文化维间达会通,应依循“拟合”原则(NEAR),关怀读者,构塑三重身份,洞悉传播的伦理价值,协助或担当语符传播主体,推动法律文化国际传播。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华树博士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赋能国际传播”这一主题,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国际传播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阐释翻译技术赋能国际传播的技术平台和应用场景,探讨技术视角下国际传播的新模式,展望新时代国际传播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加拿大皇家大学李臻怡教授以“‘听进去’:科研三字诀”为题,围绕大会主题,指出“表达”二字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表述”,还要用“如何有效传达”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在发言中基于个人的研究课题以及发表经验,总结成“听进去”三字诀,为大家在科研中的课题选择、研究设计以及投稿发表等提供诸多了有益建议和参考。

19日下午的主旨发言分别中国地质大学张峻峰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覃江华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王战教授以“从国别与区域研究到区域国别学的思考”为题,聚焦于从2012年提出国别与区域研究,到2021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交叉学科增设学科栏目,成为一门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专业,为中国叙事和中国故事服务。

同济大学吴赟教授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探索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问”出发,强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国际传播能力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参与全球交流、对话与竞争的重要保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关乎中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提升。外语学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密切相关,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了外语学科的发展步伐,也为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以“智能化多语种应急语言服务与研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为题,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应急语言服务现状的现状,并重点介绍了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研发的智能化多语种应急语言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以及平台的特征、功能和研究领域。他指出该平台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应急语言服务,实现应急语言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数据驱动的应急话语研究。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张庆宗教授以“基于产学研一体的外宣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为题,简要介绍了近年来bat365中文版语言服务团队的基本情况,并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极目新闻”携手讲述湖北故事为例,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形成外宣翻译课程教学理念提出建议。

本次论坛闭幕会由bat365中文版副经理杨小彬教授主持。bat365中文版杨元刚教授作主论坛总结发言。杨元刚对本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外语人积极响应时代之变和人民之愿,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杨元刚指出当前翻译行业从翻译方向、翻译对象、翻译方式、翻译语种到翻译媒介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不变的是译者对美人之美、美己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理念的坚持,翻译学科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树立新人才观,培养高端翻译人才,服务国家外交战略需求。杨元刚强调,翻译学科要建强学科发展意识,树立理论原创意识,通过交叉融合、协同共享,不断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最后,他从结合与会专家的主旨发言,从“五个融合”的角度阐述了翻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一是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二是与政产学研融合,三是与科学技术融合,四是跨学科交叉融合,五是与国外教学科研机构。

本次论坛的青年学者论坛在11月18日先期举行,来自国内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19位青年才俊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其中既有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和在校硕博士生,也有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学教师以及部队军人。

组委会共收到68篇论文摘要,经主办方学术委员会先后3轮评议,最终遴选出其中的36篇,按照主题相关度分设“翻译与国家形象的构建及国际传播”“中国文学文化的海外译介传播与接受”“口笔译策略方法与实践”等3个分论坛展开学术交流,3个分论坛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梁林歆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李敏杰教授和武汉工程大学邓军涛副教授等三位来自兄弟高校的中青年专家主持。

在论坛闭幕会上,bat365中文版副经理吕奇教授作青年学者论坛总结发言。吕奇指出,此次青年学者论坛充分展示出学界新锐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一方面,他们从较高格局站位出发,关切国之大计,大处着眼,仰望星空;另一方面,他们在宏大叙事背景之下,聚焦具体问题,小处着手,脚踏实地。他们的思索与求索,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探析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寻觅了如何以优质语言服务助力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交流了以话语传播媒介助推国家和地方形象对外构建的实践经验。

(审稿:刘建伟)